消息传回国内后,许多人都感慨万千,众多人士开始探寻这位评价两极分化的抗日英雄的一生经历。比如他在东北事变时为何选择不抵抗的原因,还有他那三段复杂的感情生活,以及被囚禁期间的奢侈与困顿。
然而,很少有人知晓,张学良身边有四位贴身保镖,他们的人生轨迹与主人相似,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。特别是在张学良离世之后,这四位保镖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,最终都成就了一番非凡的事业。
张学良的四大保镖究竟是哪四位?他们之间有着怎样深厚的渊源?而这些保镖最终的命运,又有多么让人感慨呢?
【最忠实的部下】
1928年6月4日,对张学良而言,是极其难过的一天。他的父亲张作霖,人称“东北王”,在从北京坐火车回沈阳的路上,经过皇姑屯车站时,不幸被日军预先埋设的炸药炸成重伤,最终离世。
张学良内心悲痛万分,但仍要挑起父亲遗留下的重担。不过,他原本是个玩世不恭的少爷,突然间要管理东北三省这么庞大的局面,简直是难如登天,更何况还有日军在一旁虎视耽耽。
那时候,东北军里面人心惶惶,大体上形成了两大阵营。一方面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张学良,另一方面则是跟张作霖以兄弟相称的杨宇霆。
这两人的争斗在权力的舞台上愈演愈烈,可出乎意料的是,一个突如其来的角色,竟让这僵持不下的局面出现了转机。
1929年1月10日,张学良邀请杨宇霆到他的帅府做客。尽管杨宇霆心里清楚这次邀请可能暗藏玄机,但他觉得张学良只是个“年轻后辈”,没什么可怕的,于是便大摇大摆地去了。
正如预料,杨宇霆一到场,就被以“耽误军事行动、心怀不轨”等罪名带进了老虎厅。而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的,正是张学良身边的副官谭海。
他们之间的忠贞与信赖,简直无人能及,尤其是谭海对于张学良来说,绝对是那个在困境中伸出援手的“及时雨”。
谭海自小历经坎坷,小时候没有亲人依靠,只能和经常生病的奶奶一起生活。等他长大懂事后,就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,开始学做鞋匠,不久便能独自外出摆摊维持生计了。
但是,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哪里能找到稳定的财源呢。谭海很快明白过来,想过上好日子,必须想办法另找出路。他到处闯荡,等到了奉天城,没想到竟意外地碰到了张作霖的得力助手张作相。
不得不承认,能够站上巅峰位置的人,除了需要那么一点运气之外,更得具备非凡的能力。谭海尽管表面上显得平平无奇,但在做决定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敏锐程度上,却远远超过了大多数人。
加入张作相麾下后,他并未满足于现状,而是持续奋斗,逐渐崭露头角,职位不断提升。
这一天,张作相领着谭海来到了大帅府做客,在这里,谭海初次见到了比自己年轻十岁的张学良。
在酒杯碰撞声中,张作霖轻轻叹了口气,对张作相讲道:“你身旁培养出的好帮手真不少,真是人才多多。可我这里能用的人少之又少,我的儿子也缺人辅助呢!”
其实,张作霖早就知晓谭海的本领,所以才特意嘱咐张作相把他带来。张作相也很爽快,表示愿意成人之美:“我的人也就是大帅的人。既然军官谭海还需历练,那让他到令公子那里历练一番,岂不是恰到好处!”
之后,谭海正式归于张学良麾下。只不过,那时的张学良尚未意识到,这位看似平凡的“护卫”日后会成为自己最信赖的助手。
由于张作霖父亲生前掌握大权,张学良不需要过多处理军务,因此谭海被从军队调离,成为大帅府的总管家,有时候还得管着张学良和他弟弟妹妹的开销。
但出乎意料的是,谭海从未有过一丝怨言,总是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。正因如此,他深得张作霖的赞赏,张学良也对他极为信赖。不久之后,他便被特别晋升为少将,肩负起帅府警卫的重任。
这么说吧,谭海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,未来定是一片光明。但没想到,张作霖的突然去世让所有人都慌了神。在别人都心思动摇,想要找新的靠山时,他却坚定地站在张学良这一边,并表明心意:“若不是张帅父子对我器重有加,我哪能有今天这样的地位。如果不懂得感恩回报,那我宁愿以死来证明我的忠心。”
有了谭海始终如一的陪伴,处于困境中的张学良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。不久之后,他们二人迅速行动,果断解决了像杨宇霆这样试图浑水摸鱼的叛逆者,两人的主仆情谊也因此更加深厚。
在西安事变尚未发生之际,张学良向谭海详细阐述了这次行动所要付出的代价:“要是你决定在这个时候离开,我绝不会对你有半点责怪,并且还会赠予你一笔足以保障你后半生安稳生活的抚恤金。”
少帅,从我成为您的护卫开始,就没动过离开您的念头,特别是在这种紧急时刻。我会忠心耿耿地跟随您,一直到生命的尽头。
谭海的那番话,让张学良心里暖洋洋的。但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,这竟然成了他矢志不渝、要用一辈子去捍卫的誓言。
1936年,随着“西安事变”的突然发生,国共两党携手建立了第二次合作抗日阵线。然而,狡猾多端的蒋介石怎会轻易放过这次事件的“领头人”张学良和杨虎城,不久之后,东北军里便传出了两人遭到“关押”的消息。
谭海心里万分焦急,干脆把兄弟们召集起来,打算去跟蒋介石理论一番。但就在即将动身的时候,张学良紧急送来的一封信,把他给拦了下来。
我目前被蒋牵制只是短暂的,千万别因一时冲动惹出大乱子。要是东北局势不稳,你可以去我天津的住处长住,至于我留给你的那些家产,你随便怎么使用都行。
谭海与主人的彼此挂念,传为佳话,就连蒋介石也对谭海的忠心深感钦佩,于是派人前去劝说他加入自己的队伍,并许以超越张学良的地位与优厚待遇。
然而,谭海对张学良忠心耿耿,绝不会做出背叛他的事情。再者,他深知蒋介石的勃勃野心,根本不愿意和他同流合污。他最终表明立场:“我这辈子只效忠一个主人,绝不会为蒋家效力。”
谭海立场坚定,让蒋介石自觉无趣,只能放弃。不久后,他便完全隐退,但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位“老上司”的安全。
每当张学良的囚禁之处有所变动,谭海总是急忙去打探最新消息,心里挂念着主人的安危,同时暗自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与张学良主仆重逢。可是,不论是谭海自己,还是张学良,这个愿望最终都落空了。
1954年,谭海因脑溢血突然离世,他临终前的愿望是把张家财产按遗言传给后代。家人在清理他的物品时,翻出了不少张学良的海报,这充分展现了谭海对他的忠心耿耿。
除了谭海,还有位像保镖一样重要的人物,让张学良内心充满了歉意。
【因护主早逝】
1926年,奉系军阀和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之间燃起了战火。执行任务的骑兵第14师士兵个个勇猛,然而军纪却十分糟糕。在战斗过程中,他们不仅纵火抢掠,还残忍地杀害了800多名无辜的僧侣和平民。
身在北京的张作霖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不行,他以前当过土匪,所以深知好名声有多重要。俗话说得好,“一旦为匪,终生难洗”,他绝不能忍受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好形象被手下人给破坏了。
没过多久,张学良接到了一封急电,内容是要他立刻动身前往张家口,解散部队并上缴武器,以严格整顿军纪。
不过,让张家父子出乎意料的是,14师的领头人穆春,竟与手下旅长王永清等人暗中策划叛乱,还悄悄布置了在张家口火车站对张学良进行刺杀的阴谋。
不一会儿,张学良带着一行人热热闹闹地抵达了张家口车站,就在他要迈出车门的时候,卫士姜化南急匆匆地上前阻挡,神色忧虑地说:“我瞧这四周静悄悄的,不太对劲,说不定藏着什么陷阱,咱们还是小心为上,先别急着现身。”
对于别人的提议,张学良或许不会放在眼里,但姜化南这个人,绝非等闲之辈。
和谭海中途参军的情况不一样,姜化南自小便出身正统。1898年他呱呱坠地后不久,父亲便因病离世,然而坚强的母亲毅然决然地选择独自抚养他长大,并且节衣缩食地供他上学,期盼着他能有朝一日出人头地。
都说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姜化南为了感恩母亲的辛勤抚养,不仅成功考入了奉天中学,还进一步在保定军校第七期的步兵科深造学习。之后,凭借着武术教官郭松龄的推荐,他得以进入张学良的帅府工作。
在短短几年间,他依靠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张学良坚定不移的忠诚,一路升迁,迅速坐上了卫队队长的位置。尤为重要的是,他多次准确预判危险,让张学良成功避开了好几场暗杀,实实在在是张学良的“救命恩人”。
所以,姜化南发现不对劲后,张学良对此深信不疑。然而,一直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好办法,他便打算亲自上阵,假扮成张学良的样子,去探一探虚实。
姜化南刚一下车,还没站稳,就被穆春和王永清事先安排好的杀手给击中了,立马就没了命。他为了替张学良挡灾而牺牲,这让张家父子非常感激,后来不仅隆重地安葬了他,还好好地照顾了他的家人。
姜化南对张学良忠心耿耿,甚至不惜为此献上了自己的生命,成为张学良身边唯一一位牺牲的保镖。但他的付出还远不止这些,因为他曾推荐过的一名卫士,后来接替了他的岗位,继续为张学良效力。
【起义将领,爱子被蒋所杀】
1919年的时候,姜化南领着他在保定军校时的老朋友刘多荃来见张学良,并推荐说:“刘兄虽然是炮兵连长这样的小官职,但他的军事能力跟我差不多,是个值得提拔的人才。”
因为对姜化南十分信赖,张学良将刘多荃招致麾下,并且很快看到了他的进步。特别是姜化南去世后,刘多荃毫不犹豫地担当起好友的责任,变成了张学良身旁最得力的警卫队长。
当谭海在老虎厅对杨宇霆下手时,刘多荃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。到了“西安事变”之后,要找蒋介石理论时,他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。但无奈的是,小力量终究敌不过大势力,随着蒋介石一步步掌控东北军,刘多荃最终也只能归顺到国民党的旗下。
不过,蒋介石和刘多荃之间,表面不和,心里也不对付。特别是当蒋介石越来越明显地把刘多荃当作“牺牲品”来用时,刘多荃便下定了决心,要追随那些起义的国民党将领,转而为中国共产党效力。
真让人痛心的是,刘多荃的大儿子遭到了蒋介石派来的特务的杀害,没能和家人团聚。但值得庆幸的是,新中国成立后,刘多荃被赋予了重要的职责,成为了交通部部长,并且在1985年平静地离开了人世。
最后提及的保镖名叫何世礼,他与前三位相比,背景大相径庭,而他最终的归宿,更是让人心生羡慕。
【身份显赫,建国后称香港富商】
1906年,何世礼诞生于香港,祖籍为广东。他的父亲在当地商界颇有名望,因此他自幼便过着十分优渥的生活,与张学良的童年生活相比也毫不逊色。
然而,何世礼并未沉溺于奢华享乐之中,他很早就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宏愿。不久后,他便成功考入了军事学院,并进一步远赴海外,去汲取先进的理念与军事技能。
1930年,掌握东北军大权的张学良广招英才,并向社会公开招募。何世礼因此机缘加入了张学良的队伍。两人兴趣相投,很快建立起深厚的信任,成为了彼此信赖的伙伴。
然而,“西安事变”的发生,让张学良的抗日蓝图戛然而止,同时也让何世礼的爱国情怀暂时受阻。但他迅速组建起的炮兵部队,很快便在抗日战场上崭露头角,令全军将士都感到十分惊讶。
在解放战争接近尾声之际,蒋介石逃往了台湾地区,何世礼尽管没犯什么大错,但也不得不跟随其脚步。到了台湾后,他心心念念要救出被关在牢笼里的张学良,但遗憾的是,蒋介石始终坚持“不能放走这只猛虎”,对此,何世礼也毫无办法。
1962年,何世礼荣获二级上将的头衔后,返回香港着手复兴家族的产业,并迅速崛起为香港最富有的人。到了晚年,他终于等来了张学良获释的好消息,于是两次奔赴夏威夷去探望这位老朋友。
在四位保镖当中,何世礼是唯一一位成功与张学良再次相见的人。岁月流转,两人都已历经沧桑,不再有年轻时的那股冲劲,但精神矍铄,依然能对世事发表些独到见解。
1998年,何世礼离世。张学良在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,心中难免涌起悲伤,他让人代为表达了自己的沉痛哀悼。
【后记】
谭海在隐居之后心情抑郁,最终抱憾离世。姜化南为了护卫主人,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,事后被朝廷追赠为上将的荣誉。刘多荃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张学良的提携,也因此获得了上将的称号。至于何世礼,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商海中,他都走得相当顺畅,一帆风顺。
尽管张学良的大半生都在牢狱里艰难熬过,但有这么多能人志士陪伴左右,保护着他,他的一生也算值得了。
下一篇:没有了